石岩磊/英雄不容亵渎
2020-10-24 阅读 0
 
 

作者:石岩磊 / 声音:石岩磊

前一段时间,社会上刮起一股所谓的“反思”潮,就是对许多闻名于世的英雄提出质疑,其中就包括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烈士邱少云,一时间怀疑的声音,甚至是恶搞的言论在网上泛滥,严重地冲击着对传统美德的宣传,也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恶劣影响,拨云见日以正视听势在必行。
 
小学语文课本里的《我的战友邱少云》描述了他英勇就义的过程,1952年10月12日,我军突击部队在拂晓时分潜伏到离敌人阵地仅几十米远的山坳里,等待黄昏时发起攻击,敌军不停地发射燃烧弹进行“火力警戒”,不幸的是一枚炮弹落在了邱少云身边并点燃了他的棉衣,可他为了不暴露目标,始终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直至牺牲。1952年11月6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,1953年6月,他获得“一级英雄”称号,成为顾全大局、严守纪律的模范。
 
质疑者主要提出两点疑问:一是邱少云很可能在大火烧身前就已经罹难,课本所写内容不符合事实,二是他的行为明显违背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,有虚假报道之嫌。这些疑虑具有很大的迷惑性,似是不容辩驳的真理,如果不加以驳斥即会成为扼杀正义的毒瘤。我虽坚信英雄值得赞颂,但也没有反驳歪理邪说的有力证据,今天查阅了几篇深入报道邱少云事迹的文章,彻底打散了所有笼罩在烈士身上的疑云。
 
这些文章既有邱少云老排长和同班战友们的回忆录,也有纪念馆的资料介绍,它们从不同侧面陈述了更多的真实史料,再现了时光尘封的历史画面。据同时参加潜伏任务的战友证实,邱少云当时作为工兵肩负着剪断铁丝网的任务,所以处于最前沿,身上也只携带着钳子,而没有武器,当他的衣服燃起大火时还微微侧过头来看了看其他战友。战斗结束后,他的遗体被转移到后方,其全身唯有双手没有烧焦,原因是邱少云在忍受痛苦煎熬时将手深深地插到了土里,这是一个何等惨烈的场面呀!他是活着慷慨赴死的,这一点不容置疑。
 
对于人体极限问题,并不值得特意去辩驳,因为人们在一些特殊情势下会激发出“超能力”。记得以前有个报道说,德国一男子开车带5岁的女儿去郊游,意外翻车掉入沟里,当他爬出车子听到孩子在里面啼哭时,情急之下奋力将一吨多重的汽车掀了过来,女儿得救了,而他后来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有那么大力气。邱少云之所以能忍受难以想象的痛苦,就在于他为了确保战斗胜利而坚守着克服疼痛的信念,意念是完全可以战胜肉体上的痛楚,正如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、用手臂支起炸药包的董存瑞一样千真万确。
 
戏谑英雄不是简单的开玩笑,而是对文明的亵渎,因为一个民族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,需要树立无数英模让人们敬仰与膜拜,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核心凝聚力,由此才能振奋民心,有效地抵御外辱。当今时代更应呼唤英雄,更应摒弃乱世杂音,越是在危难困苦之时,越是要大力宣扬楷模,才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。
 
2020.10.24
 
 
 
送 花
 
 
喜欢就送花鼓励下呗
 
往期回顾
 
石岩磊/秋霜不压傲菊黄
 
石岩磊/祈福“重阳”
 
石岩磊/网伤
 
石岩磊/葫芦僧难逃葫芦命
 
石岩磊/天地大美身是客,不辞长做梦中人
 
石岩磊/美不远伪
抢沙发么?
点这留言,感恩分享
0 人觉得赞
 
认证会员
享播热度第1名
2130篇作品,92.5万次阅读
享播是一个文字与声音的平台,专为写作者、诵读者、阅读者搭建,这里有好听的声音,这里有优美的文字,这里还有和你一样,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(点这进入

作品版权(文字、图片、音乐)归创作者

如有问题请点这投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