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岩磊/葫芦僧难逃葫芦命
石岩磊 2020-10-20 阅读 0
 
 

作者:石岩磊 / 声音:石岩磊

中国人凡事喜欢讨个好彩头,也就衍生出许多有意思的讲究来,比如,由于葫芦与“福禄”谐音,它就有了富贵的象征之意,所以许多人便在家里正对门的位置或者门的侧面挂一大葫芦,用以辟邪和招财,近些年来小巧的手捻葫芦又成了文玩界的新宠,整日盘玩以致发紫发亮,也别有一番情趣。可葫芦也并非一直都受到人们的宠爱,明清时期它还有“糊涂”的含义,这在古典小说中即有所体现。
 
《红楼梦》里的第四回“薄命女偏逢薄命郎,葫芦僧乱判葫芦案”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贾雨村原是应天府知府,后来让人检举而被革职,在贾宝玉父亲的提携下才得以官复原职,可到任不久便遇到一个棘手的案子,薛宝钗的哥哥在与人争抢一婢女时将对方打死,案情虽然很简单,但背后的人物关系却十分复杂,薛家与贾家都是“护官符”上有名的豪门,他贾雨村不敢得罪,正在左右为难之际,其手下一衙役献上妙计,此人在葫芦庙中做过僧人,即是书中的“葫芦僧”,贾雨村落魄时也曾在这个庙里寄居过,他们称得上是故人了,这个衙役说:只要明面上大张旗鼓地缉拿凶犯,暗地里对受害一方亲属软硬兼施,再令薛家舍点钱财就能摆平事端。
 
贾雨村依计而行,果然把这桩人命关天的大案化于无形,还向贾家卖了个顺水人情,贾知府又怕出计谋的“葫芦僧”说出自己当年的贫贱糗事,“因此心中大不乐意。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,远远的充发了才罢。”“葫芦僧”糊里糊涂地被打发走了,也算是咎由自取,尽管他深谙领导心思,且极力为讨上司欢心而出馊主意,是个不折不扣的奸佞小人,但最终难逃“葫芦命”的悲惨结局,原因就在于他“知道的太多了”。这种人在现实社会里也比比皆是,足以让人们引以为戒。
 
一些领导身边总少不了几个“红人”,或是秘书,或是老部下,或是聪明绝顶的智囊,他们对“主子”的行踪和生活习性了如指掌,还常常为“头儿”出谋划策或当马前卒,因此也狐假虎威风光无限,可危机往往正潜伏于其中,一旦领导发觉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声誉和前途时,定要拿他们开刀,甚至会动了杀机。距离不仅产生美,还会带来安全,过度地与权势靠近,恰如飞蛾扑火一般,貌似在追逐光明可以取暖,实则是以命博利,多半要铩羽而归甚而丟了卿卿性命。
 
聪明反被聪明误是爱抖机灵者的宿命,倚仗在领导面前献媚得来的荣耀最不靠谱,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便是个中道理,任何卖弄都会令当权者有所提防,防止聪明人对自己心术不正,所以在利用与被利用的交织中,处于下风口的人通常没有多大胜算,顶多是拾人牙慧而已。趋炎附势虽可带来一时的威风,可暗含的风险也不可不盘算清楚,休要逞能膨胀,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,殊不知城门失火定会殃及池鱼,从而成全了葫芦的“糊涂”寓意。
 
其实葫芦本身并没有多大营养价值,人们喜欢它不过是想图个吉利,不喜欢它是出于自身的好恶,而我们不也与葫芦有着相似的特征吗?所谓的才智过人,所谓的不世之功,都是平台撑起的光彩,失去了依靠便狗屁不是,正像现在的流行语说的那样:“捧你在手是杯子,放手时就成了玻璃渣子。”所以,切忌因一时得宠而肆无忌惮,想通过出坏点子邀功,无异于在给自己掘墓。由此可见,郑板桥的名言“难得糊涂”,似是可以改为“莫做葫芦”了。
 
2020.10.20
 
 
 
送 花
 
 
喜欢就送花鼓励下呗
 
往期回顾
 
石岩磊/天地大美身是客,不辞长做梦中人
 
石岩磊/美不远伪
 
石岩磊/大观戏园
 
石岩磊/无空无雅
 
石岩磊/宝、宝恒无
 
石岩磊/离恨无憾
抢沙发么?
点这留言,感恩分享
0 人觉得赞
 
认证会员
享播热度第1名
2130篇作品,92.5万次阅读
享播是一个文字与声音的平台,专为写作者、诵读者、阅读者搭建,这里有好听的声音,这里有优美的文字,这里还有和你一样,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(点这进入

作品版权(文字、图片、音乐)归创作者

如有问题请点这投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