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岩磊/离恨无憾

作者:石岩磊 / 声音:石岩磊

以前我曾多次游览过“大观园”,但都是走马观花式的瞎逛,并没有井井有条地进行观赏,许多细节便被忽略了,所有景致似是浮光掠影般在眼前一闪而过,囫囵吞枣中未留下什么深刻印记,总感到有些许遗憾,而又理不出头绪来。所以我打算近期一天只看几个景点,细细品味其中的曼妙之处,尝试在深度游里能有新的斩获,昨天首先锁定了怡红院和潇湘馆两处庭院,经过细品慢赏的确有了不同的感悟。
怡红院坐落在整个园子的西南部,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居所,里面无处不彰显着奢华之风与脂粉之气。院内回廊曲折蜿蜒,假山巍峨高耸,池水碧波荡漾,就连残荷也亭亭玉立婀娜多姿,游人宛若置身于西子湖畔的大户豪宅。堂屋门楣上面高悬着“怡红快绿”四字匾额,暗指门前的两株植物西府海棠与碧绿芭蕉,足见宝玉喜欢偎红倚翠的习性,这里也确实是小姐丫鬟们纵笑欢歌的理想场所。室内尽是精美的木制器具,桌椅鼓凳、玄关屏风全是用镂空红木打造,宝玉的寝床更是铺满绫罗绸缎,极尽华美与奢靡。但站在宽大的屋宇之中,我油然而生一种压抑感,不知是源于相形见绌的胆怯,还是来自对男子婉约的不屑。
林黛玉的居处潇湘馆毗邻着怡红院,与其仅一条甬道相隔,两者在外观上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,怡红院中规中矩,正门居中朝南,而潇湘馆的大门开在院落的西南角,并面向怡红院,从中即能看出两人思思慕慕之情,而又终不能结为连理的遗憾。潇湘馆的最大特点就是遍植修竹,房前屋后都栽种着密密匝匝的竹子,纤纤竹叶在微风中摇曳婆娑,似是在诉说着孤独与寂寞,像极了敏感的林黛玉常以泪洗面的凄楚。我刚进入院子时,还为满眼的绿意倍感清爽,可转不多久便有一丝冰寒沁入骨髓,也许是院主人的不幸遭际化作了阴冷的氛围,使人不寒而栗吧。
我不知为何中国的爱情传说大多是以悲剧收场,不管是梁山伯与祝英台,还是白蛇和许仙,抑或是牛郎同织女,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大团圆,总是在历经波折后获得有限的幸福,或许缺憾才能让人更加神往美满,离恨更能激起人们的渴盼。曹雪芹也应该深谙此理,宝黛之恋同样沿袭这一套路,他们被作者塑造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,病态美的黛玉和柔情似水的宝玉终是有缘无分,叫无数读者扼腕叹息,曹公实在可恶!你就不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吗?让唯美的编剧充斥人间吗?
而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大概就在于他没有媚俗,没有为了迎合时局大唱赞歌,而是按照人物的本性顺其自然地铺陈故事,而是依从自己的本心水到渠成地雕琢剧情,不仅在跌宕起伏间使小说生动感人,更是在爱恨情仇里撒播着无疆大爱,他似个冷眼旁观者,只是忠实地用笔墨记录着历史。人们在唏嘘叹息中,感受到世事沧桑的无情,也领略到文学之美,恰似享受了一顿饕餮盛宴,而不是寡淡无味的“流水席”。
虽说是想尽力观察到怡红院和潇湘馆两个庭院的全部细枝末节,可我还是感到有许多地方没有留意到,遗憾总是难免,兴许有了缺憾才能激起遐想与期待。假如宝玉和黛玉可以携手共谱鸳鸯曲,那结局兴许是只能存留一处院落,不就是天大的憾事了吗?隔路相望的两个院子,虽空留有缘人不能厮守到老的遗恨,可给后人留下了对爱情的无限神往,曹雪芹功不可没呀。
2020.10.14





送 花
|
喜欢就打赏个红包呗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往期回顾 | |
石岩磊/阿巴拉古
石岩磊/瞬间长存
石岩磊/忽悠印记
石岩磊/只钓心情不钓鱼
石岩磊/老头乐
石岩磊/潮起潮落人从容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享播热度第1名
2129篇作品,92.5万次阅读
|
享播是一个文字与声音的平台,专为写作者、诵读者、阅读者搭建,这里有好听的声音,这里有优美的文字,这里还有和你一样,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(点这进入)
作品版权(文字、图片、音乐)归创作者
如有问题请点这投诉
![]() |
![]() |
点这留言,感恩分享